我國科學家從神經系統(tǒng)和基因層面揭示了衰老的原理,并發(fā)現(xiàn)了BAZ2B這一全新的抗衰老靶標基因,為延緩大腦衰老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2月27日凌晨,相關研究成果以《兩個保守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妨礙健康衰老》為題在國際著名學術論文期刊《自然》上在線發(fā)表。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蔡時青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陸斌研究組合作完成。
衰老是生物體隨時間推移各項生理功能逐漸退化,最后死亡的生理過程,也是罹患慢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癥、癌癥、糖尿病等的最大風險因素。
目前科學家已經發(fā)現(xiàn)有上百個基因可以延長壽命,然而,蔡時青研究組在前期研究中發(fā)現(xiàn),長壽基因不一定延緩衰老過程中動物的行為退化,而提高神經遞質可改善老年動物行為能力。
在此基礎上,蔡時青研究組與江陸斌研究組合作,結合秀麗隱桿線蟲、小鼠兩種模式動物和人類大腦基因表達數據庫,尋找抗衰老靶標基因,最后發(fā)現(xiàn)BAZ-2和SET-6兩個表觀遺傳調控因子位于衰老調控網絡的關鍵節(jié)點,且主要表達在神經系統(tǒng)中。
BAZ-2和SET-6的同源基因分別為BAZ2B和EHMT1。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人類大腦中,BAZ2B和EHMT1的表達量隨衰老逐漸增加,與阿爾茨海默氏癥病情進展呈正相關。另外,降低BAZ2B的功能可提高老年小鼠的認知功能。
作為細胞的能量工廠,線粒體功能下降是組織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研究進一步發(fā)現(xiàn),降低BAZ-2/BAZ2B和SET-6/EHMT1功能可提高線蟲或小鼠大腦的線粒體功能,進而使老年線蟲/小鼠維持較高行為能力。“且阿爾茨海默氏癥病人的大腦中BAZ2B和EHMT1表達量和線粒體內關鍵蛋白的表達量呈顯著負相關,提示BAZ2B和EHMT1在人腦中也可以調控線粒體功能。”
蔡時青也表示,目前研究僅限于線蟲、小鼠及參照人類大腦數據庫中已有結果。“考慮到人類與小鼠等模式生物存在較大的物種差異,這些研究能否在人體上應用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劉思江記者王春)
科技日報華盛頓5月22日電(記者劉海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院研究人員22日在《神經元》雜志網絡版上發(fā)表論文稱,他們開發(fā)出一種通過更多
2019-05-24 15:27:58延緩衰老,卡路里限制(即節(jié)食)在多個物種中被證明有效,具體分子機制卻并不明確。近日,《細胞》發(fā)表的我國學者研究表明,超過1 2的衰老細更多
2020-03-11 13:5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