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編者按:平安普惠新年開局不利。僅在1月份,平安普惠兩度遭媒體曝光。據(jù)1月18日某媒體報道,平安普惠變相收取高額利息,貸款產品搭售保險。在聚投訴官網,多名投訴者稱,平安普惠的廣告利息是0.09%,但實際借款時會收取比利息更高的管理費和保險費,綜合年利率已超36%,且在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強制購買保險。
1月10日,華商報報道稱,西安市民提前還清貸款一年后又被催貸,多次交涉無果,市民質疑平安普惠或利用客戶信用牟利。該報道表示,楊女士被告知當初經辦業(yè)務的工作人員楊某早已離職,他當時并沒有幫楊女士辦理提前還貸手續(xù),楊某為多掙手續(xù)費,為門店增加收入進行了違規(guī)操作。最新報道顯示,平安普惠與楊女士進行協(xié)商,并已于日前為其辦理了結清手續(xù)。
官網顯示,平安普惠是平安普惠金融業(yè)務集群的簡稱,隸屬于中國平安集團。秉承“每一個客戶都是值得信賴的”品牌理念,以創(chuàng)新的科技和卓越客戶體驗向社會傳遞“普惠精神”。為廣大小微型企業(yè)和個人客戶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貸款服務,打造全球貸款客戶信賴的消費金融品牌。平安普惠的產品有i貸、宅e經營貸、O2O借款、優(yōu)房貸、壽險貸、薪金貸等。
1月26日,21CN聚投訴發(fā)布了2018年互聯(lián)網消費金融投訴排行榜榜單。2018年全年,平安普惠收到投訴2961件,解決109件,解決率僅為3.7%,投訴解決率倒數(shù)第四。
平安普惠針對聚投訴提供的案例,回應稱其利率合規(guī),對于投訴涉及的惡性催收問題,僅稱“有客戶為逃避債務而進行惡意投訴,謊稱我司暴力催收,扭曲事實”。
平安普惠被指變相高息 貸款產品搭售保險、暴力催收
今年1月18日,媒體報道稱,目前,羅女士在平安普惠旗下貸款產品平安i貸有三份在還借款,自2018年6月份以來,每個月都會收到兩條來自中國平安的保險費和服務費的扣款短信,共計556.39元/月。三份借款的還款詳情頁面都有一份平安財產保險的電子保單。面對突如其來的保險單,羅女士感到十分困惑:“我連投保單都沒見過、沒填過,哪來的保險單呢?”
中國經濟網記者獲悉,平安普惠官網顯示,平安普惠i貸是平安普惠的一款純線上產品,通過“刷臉”識別,最快3分鐘放款。客戶通過下載APP并注冊、發(fā)起申請、綁定銀行卡、人臉識別、授信成功并放款。
羅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中國經濟網記者在聚投訴官網發(fā)現(xiàn),今年1月份,平安普惠收到的投訴量達648條,大部分投訴涉及平安普惠貸款產品的變相高息、貸款產品搭售保險、暴力催收等現(xiàn)象。
聚投訴官網截圖
投訴人孟先生稱,“平安普惠變相收取用戶高利息,貸款20600元分20期,每期應還1530.67元,已還4期共7000多元,卻只有4000的本金利息高達3000多元。每月光管理費和保險費就400多?這種收費是否合理?”
聚投訴官網截圖
投訴人賓先生也表示,“平安普惠金融貸款,廣告利息是0.09%,進行誤導宣傳??墒菍嶋H借款的時候,收取比利息更高的管理費用和保險費用。這樣算下來,年利率高達36%以上。”
聚投訴官網截圖
投訴人韓先生稱,“還款日為每月26日,昨天25日就不斷打電話騷擾,到晚上五點打電話告知我要騷擾我通訊錄的親朋好友,半小時后,親朋好友陸續(xù)接到平安催收電話。別說未到還款日,就算到了,也不應該如此暴力催收。”
聚投訴官網截圖
投訴人柯先生稱,“變相收取高額費用,擅自為客戶投保,每個月都要多交一筆不少的保險費,以前都沒有的都不知道什么時候投保的,系統(tǒng)更新后就出現(xiàn)了一個保單。”
提前還清貸款后又被催貸 客戶質疑平安普惠利用客戶信用牟利
1月10日,華商報報道稱,2016年12月,西安市民楊女士在平安普惠公司貸款13萬元。2017年9月,楊女士主動向平安普惠平臺為其辦理貸款手續(xù)的工作人員楊某說明情況,提出提前歸還貸款,并請其代為申請個別款項的減免問題,對方答應,并在不久后提供了經過該公司核算后需楊女士歸還的剩余金額83176元。
2017年9月5日晚,楊女士分兩筆將還款打入相應賬戶,還款就此完成。然而,時隔一年后,2018年11月,楊女士的幾位朋友先后接到平安普惠工作人員的催款電話。楊女士趕往平安普惠門店找到相關負責人,被告知當初經辦她業(yè)務的工作人員楊某早已離職,他當時并沒有幫楊女士辦理提前還貸手續(xù),楊某為多掙手續(xù)費,為門店增加收入進行了違規(guī)操作。
為盡快解決問題,楊女士多方聯(lián)絡平安普惠平臺及其工作人員,“但能聯(lián)系到的工作人員都是說一次話后就不吭聲了。”楊女士說,她曾向平安普惠總部反映此事,對方也表示調查解決,但此后都沒有消息。
楊女士表示,她手頭的聊天截圖足以證明當初她已申請并經由楊某辦妥了提前還貸手續(xù),平安普惠也承認楊某曾是他們的工作人員,就不應該讓她再承擔任何責任。交涉中,平安普惠提出兩種方案,要么楊女士將逾期一年的兩萬余元利息歸還即可解除借貸關系,或等80天后,該貸款平臺進行第三方保險賠付,但這勢必影響楊女士個人征信等問題。楊女士頗為焦慮,數(shù)次與對方交涉,但對方的答復總是正在協(xié)調。
楊女士介紹,她在長期交涉過程中了解到,當初的貸款并不與個人征信掛鉤,她查詢個人征信記錄尚好,但其貸款逾期的信息已在全國信貸大數(shù)據(jù)庫內有記錄,“我的兩張信用卡已被停用,在另外一個貸款平臺也因有逾期還貸的污點無法貸款。”楊女士擔憂的是,這樣下去,很可能影響到自己的個人信用,買房購車等貸款無法辦理。
楊女士表示,一個在另一家貸款機構供職的朋友告訴她,對于貸款機構來說,客戶還款周期越長,機構獲利越大,而負責這筆業(yè)務的工作人員提成就越多,所以,貸款機構或者工作人員可能選擇不提前還貸而繼續(xù)牟利,等有朝一日穿幫后,該貸款機構也不會對當事貸款人催得過緊,這就會出現(xiàn)楊女士遇到的只催款一次便再無消息的現(xiàn)象,貸款機構最終會讓客戶選擇再支付一筆利息終結合同,或者等到一定時限后尋求第三方保險機構賠付,在這個過程中,貸款機構早已收回本金且獲利頗豐,而留給借款人的可能就是因為個人信用問題而帶來的長期尷尬。
華商報的最新報道顯示,此事已經得到處理。平安普惠平臺已出具個人借款結清說明,表示楊女士已履行借款協(xié)議下的全部借款本息還款義務。
2018互聯(lián)網消費金融投訴排行榜:平安普惠解決率低至3.7%,倒數(shù)第四
1月26日,21CN聚投訴公布《2018互聯(lián)網消費金融投訴排行榜》,點名了20家解決率低的企業(yè)。在投訴量位居前列的商家中,聚投訴選取投訴解決率低于行業(yè)解決率水平(39.7%)的前20名商家,按解決率由小到大排序。對于低解決率商家的投訴,仍集中于催收與利率兩大方面。其中,平安普惠全年收到投訴2961件,解決109件,解決率僅為3.7%,位列倒數(shù)第四。
1月2日,21CN聚投訴發(fā)文《平安普惠,3000多投訴3.5%解決率背后的違規(guī)問題》稱,自2016年5月17日起,至2018年12月30日,21CN聚投訴共受理針對平安普惠的有效投訴3024件,僅106件獲得解決,解決率3.5%。
3000多件投訴反映了平安普惠諸多涉嫌違規(guī)問題:低息背后隱含其它名目的費用,實際借款年化利率高于合同所示利率;保單查不到相關信息,或涉虛假;各種暴力催收仍在繼續(xù)……
相關投訴,此前聚投訴已陸續(xù)轉達給平安普惠。與其他大平臺截然不同的是,平安普惠一直奉行不回應、不處理、不改善的”三不政策“。
排行榜指出,平安普惠日常未對投訴帖給予回復處理。在上述報道發(fā)布前,平安普惠針對聚投訴提供的案例,回應稱其利率合規(guī),對于投訴涉及的惡性催收問題,僅稱“有客戶為逃避債務而進行惡意投訴,謊稱我司暴力催收,扭曲事實”。
據(jù)悉,平安普惠在回復中稱,“我司調查了貴平臺反映的問題,部分反饋事項與事實不符。經排查,貴平臺本次咨詢函中所提及的有關高利率的3起投訴,實際上這3起借款的綜合實際利率均未超過36%,符合監(jiān)管要求。”
平安普惠還稱,“我司持續(xù)在關注聚投訴平臺的投訴,結合其他渠道所獲的信息,我們發(fā)現(xiàn)有客戶為逃避債務而進行惡意投訴,謊稱我司暴力催收,扭曲事實。對于這些現(xiàn)象,我司將拿起法律武器,采取措施,以保障我司的合法權益。”
“由于反催收組織的猖獗,企業(yè)公開的積極回應或者妥善解決,有時會帶來更多的惡意投訴或者逃避債務目的投訴。建議聚投訴平臺對投訴處理過程和結果進行保密,保護合規(guī)、合法經營者的權益,以便降低此類惡意投訴現(xiàn)象蔓延的可能性。因此,在更為妥善的機制出臺之前,我司不便直接回應貴平臺的客訴。”平安普惠表示。
2020年6月4日下午,平安普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信貸審批部林??偨浝恚兾鞣止緦O文琴總經理、袁濤副總經理一行到訪協(xié)會,受到王西省會長、更多
2020-07-01 10:38:45如果不是朋友提醒,我可能還蒙在鼓里。 89年的云哥,20歲開始就四處闖蕩,前前后后也踩過不少坑,讓他想不到的是,這次竟栽在了對世界500更多
2020-07-02 09:11:59